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党建扶贫 > 正文
    购物车
    0

    于都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路径探索

    信息发布者:大海999
    2017-09-28 20:35:56   转载

    县域经济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以县城为中心,集镇为纽带,乡村经济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区域性经济系统。其发展的活力和实力,是区域内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源泉。县域经济实施跨越式发展,就是通过出奇谋和用奇招来扬长避短,使县域经济跨越传统发展过程中的某些发展阶段,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在区域竞争中脱颖而出,并取得发展格局上的持久战略优势。

    我国根据不同县域的结构特征和发展阶段将县域经济分为发达县、农业强县、欠发达县、贫困县,于都县属于贫困县。江西省根据产业发展阶段分为重点开发区、农业主产区、重点生态区三大类,于都县属于二类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在今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背景下,如何推进于都县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跨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子,是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于都县县域经济发展状况

    (一)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1.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人均水平稳步上升。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183.24亿元,比2011年107.42亿元增加75.82亿元;2016年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21027元,比2011年12544元增加8483元。2012-2016年,生产总值(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6%,人均生产总值(人均GDP)年均增长10.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35亿元、89.31亿元和68.58亿元。与2011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了3.3个百分点,第二、三产业分别上升了2.7个和6.0个百分点,经济结构更加优化。

    2.财政实力逐步增强,保障能力明显提升。2016年,全县财政收入达到16.90亿元,比2011年的8.11亿元增加8.79亿元,增长108.4%,2012-2016年均增长15.8%。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29亿元,比2011年5.65亿元增加6.64亿元,增长117.5%,2012-2016年均增长16.8%;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8.02亿元,比2011年22.14亿元增加25.88亿元,增长116.9%,年均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66元,比2011年13481元增加10785元,增长80.0%,2012-2016年均增长12.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799元,比2011年3931元增加4868元,增长123.8%,2012-2016年均增长17.5%。

    3.信贷投放稳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大幅提高。2016年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3.99亿元,比2011年114.43亿元增加159.56亿元,增长139.4%,2012-2016年均增长19.1%。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94亿元,比2011年46.00亿元增加93.94亿元,增长201.2%,2012-2016年均增长24.9%。年末存贷比51.1%,比2011年40.2%提升10.9个百分点。

    (二)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新突破

    2016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398104万元(现价),比2011年增加11198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201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2051万元,比2011年增加114673万元2012-2016年年均增长27.2%。2016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258271吨,比2011年增加5285吨,实现粮食生产五连增;蔬菜产量209476吨,比2011年增加8065吨;脐橙种植面积135170亩,比2011年增加11920亩;肉类总产量57637吨,比2011年增加14830吨,生猪出栏493722头,2011年增加186569头;水产品产量29572吨,比2011年增加5398吨

    (三)工业经济生产实现新提升

    2016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77.56亿元,比201149.35亿元增加28.21亿元, 2012-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2.2%。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的58个增加至2016年的83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26亿元,比201136.06亿元增加2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2-2016年均增长12.5%2016年工业占GDP的比重超过四成,高达42.3%仍是全县经济的核心支撑

    (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取得新进展

    1.投资规模持续攀升,国有投资大幅增长2016年,全县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8.73亿元,比2011年67.70亿元增加101.03亿元,增长149.2%,2012-2016年均增长19.9%。其中国有投资由2011年的20.27亿元增加至2016年的108.72亿元,增长436.4%2012-2016年均增长高达39.9%。

    2.消费市场较快增长,城乡市场均衡发展。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下,全县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城乡市场均衡发展。2016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8亿元,比2011年26.19亿元(同口径)增加22.99亿元,增长87.8%,2012-2016年均增长13.4%。城镇和乡村市场年均增长同步为13.4%,发展呈现均衡有序态势。

    3.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实际利用外资9409万美元,比2011年6455亿元增加2954万美元,增长45.8%,2012-2016年均增长7.8%。外贸出口总额12036万美元,比2011年5155万美元增加6881万美元,增长133.5%,2012-2016年均增长18.5%。

    二、于都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的来看,振兴苏区五年来,经济步伐大迈进但与全国、全省相比,2016年人均GDP、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人均财政收入还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9.0%、23.5%、16.8%,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2.4%、38.9%、28.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全国27.8、28.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5.4、27.5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的人均水平普遍低于全国、全省;与赣州市其他县(市、区)相比,2016年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为全市第11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在全市第15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在全市第18位,与“十二五”末相比,生产总值增速在全市排位后退2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后退8位,财政总收入增速后退9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后退14位,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分别后退2位和7位,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速普遍在回落,发展速度在放缓,经济整体素质仍然偏低,经济结构亟需进一步优化,于都经济长期相对落后状况仍需改观。

    (一)经济结构单一,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目前服装产业是我县县域经济中的主导产业。以传统产业为主、资源开发为主的经济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变。虽然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可支配财力少,财政硬缺口大,负债程度高,金融问题突出,贷款难、难贷款同时存在,资本市场、保险领域体制不健全。

    (二)农业基础薄弱,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传统种植、养殖仍然是农业的主导产业,农业优质产品少,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难以促进相关产业,农业资源优势没有真正转化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

    (三)传统工业转型升级难度大,工业带动作用不强。一是工业园区布局不合理,缺乏清晰的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把工作重心放在吸引企业入驻上,没有考虑工业园区发展的长远规划,摸到篮子就是菜,企业想往哪里摆就往哪里摆,缺乏整体布局,导致工业园区行业门类过多,没有形成产业链,且存在污染现象。我县楂林工业园区以服装服饰、机械电子和绿色照明为主,上欧工业园区也是服装服饰,功能与产业雷同,罗坳工业园区以建材、造纸为主,食品加工等其他却没有相应的园区布局,没能从大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统筹规划布局工业园区,没有形成区域经济的整体合力,产业的集聚能力、辐射作用得不到发挥。二是受要素成本提高和工业产成品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我县转型发展过程中新旧增长动力转化难度较大,新型工业经济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弱,第三产业处于独立缓慢发展状态。

    (四)需求增长后劲不足,对第三产业拉动效应不明显。2016年,我县城镇化率为49.21%,低于全国(57.35%)、全省(53.10%)8.14、3.89个百分点,城镇化、工业化水平不高,信息现代化与城镇化、工业化融合作用弱,拉动需求能力不强。一是投资需求后劲不足,2016年,全县施工项目244个,新开工项目104个,同比下降47个;二是消费市场后劲不足,网购消费以其强大的市场竞争力抢占了很大一部分市场份额;三是外需发展后劲不足,进出口总额增速在下滑,对外贸易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以“六大攻坚战”为抓手,培育经济发展驱动力

    1.主攻工业,壮大产业集聚效应,实现工业经济大突破。一是在园区规划方面要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进行高起点规划。建立专业的工业园区,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形成合理竞争,要根据楂林工业园区、上欧工业园区、罗坳工业园区三个园区的特色资源分布情况,包括土地、水利、矿产、交通、排水条件、环境容量等,进行分析、功能定位、规划建设,要使楂林工业园区成为服装服饰中高端和研发基地,推动技术进步;要把实施传统工业转换战略,产业结构调整与推进城镇化进程有机结合,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征地、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逐步实施;对园区内企业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绿化覆盖率等要有强制性指标。二是在园区建设方面,要实行高标准建设。加快园区标准厂房建设速度,提高园区承载能力,促进集聚、集约发展;加快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一站式服务”窗口向园区、向企业前移;继续落实“财园信贷通”、“小微信贷通”等帮扶措施,逐步扩大企业续贷周转金规模,发挥政府融资担保公司作用,推动产业引导基金落地;实行“政府组织推动、财政扶持启动、土地批租滚动、内资外资联动”的办法,吸纳民间资本,实行风险资本、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联动,建立政府、银行、社会等多元融资渠道,逐步实现以政府引导为主,园区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模式;完善企业生产和员工生活的各类配套功能;要量力而行,避免摊子铺的过大,要留有发展余地。三是在开发利用方面,要进行高效益开发。在选择入园企业的时候要从长远利益考虑,为未来强势、优势、大型企业入住留足发展空间;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全国百强服装服饰企业开展点对点招商,大力实施“于商回归”和县内服装服饰企业资源整合工程。

    2.发展现代农业,以工促农,实现农业经济大突破。当今的社会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知识社会交织的时代,信息化可促进农业化,农业化可促进工业化,工业化又可促进农业化。一是大力实行“龙头+基地+农户”模式,突出我县蔬菜、油茶、脐橙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我县农业龙头企业,扩大乡镇重点蔬菜基地,加速形成商品蔬菜聚集效应,利用赣州发展蔬菜为主导的农产品开发为契机,在G323国道高速路口附近打造“赣州东部蔬菜专业批发市场”,改善农产品销售难的局面,带动我县物流业发展;推进油茶、光皮梾木果种植加工等项目建设,打响于都油茶品牌;发展柑橘标准化示范园,推进脐橙产业发展升级。二是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传统种植业向体验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生农业迈进。将特色农产品加工进行升级,利用盘古山番薯干特色农产品包装成像兴国倒蒸红薯干品牌,形成于都知名特产,对珍珠粉深加工,做好调料,包装成方便食品,将于都峡山道菜做大做强,努力打造“道菜之乡”。三是持续推进柑橘黄龙病综合防控,严厉打击假冒赣南脐橙行为。四是推进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和区域农产品集中配送中心建设,打造特色农产品销售电商平台,扩大特色农产品影响力。

    3.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经济,实现三产大突破。一是发展现代金融业。积极发展多渠道融资,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提升保险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水平,推动新型金融业态加快发展,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加强与第三方支付机构及互联网金融服务企业的合作。二是发展现代物流业,建立我县自己的物流配送体系,最大限度地释放园区制造业企业的物流需求,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加快培育现代物流龙头企业。三是发展现代旅游业。发展红色旅游,发挥长征源旅游投资公司作用,打造长征出发地旅游区,启动长征体验园建设,开发红色古玩市场,美食市场;完善屏山旅游区设施,加速罗田岩、雩山等景区建设,开发多条精品旅游线路;鼓励各乡镇结合资源特色,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和乡村旅游。四是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共享经济,在我县推行共享单车;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引导企业积极转型;大力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规划建设大型购物中心,刺激消费,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4.建设新型城镇化,完善配套设施,拉动经济大跨越。城镇化拉动需求增长,对经济具有拉动作用。一是对我县的产业方向、功能分区等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改造老城区,发展新城区,规划出行政中心区、住宅区、工业园区、商业圈,形成“一江两岸”的良好格局。二是推进城乡双向交融,增强城镇的辐射作用,加快周边乡镇城镇区域扩大化;合理规划农村市场的布局,构建连锁分店的模式,让农民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多元化的产品和服务。三是加快交通设施路网建设,形成“四纵三横”路网格局,推进贡江新区扩容提质;老城区路面升级改造,县乡道改造,火车站、汽车站升级改造;完善城区公交设施,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和路线。

    (二)以对外开放为窗口,挣脱经济发展制动力

    1.扩大有效投资,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尽快确定县级层面调度的六大攻坚战项目,加强项目开工建设力度,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加快省级、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尽快形成投资实物量。二是加快资金拨付下达,实行项目资金预拨付,尽快使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三是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紧盯国家投资动向,充分利用外出招商、培训学习等机会,抓紧谋划储备一批项目,抓紧做好项目的研究、论证等前期工作。

    2.优化招商引资,加快发展水平。一是优化行政服务中心办证大厅服务,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收费,为前来投资兴业的客商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增加对外商的吸引力。二是发展总部经济,以大力建设现有工业企业总部为主,迁移总部为辅的发展思路,如利用我县人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产业,并在这两个产业中着重扶持几家有一定规模,有一定发展空间的企业,政府帮助他们大力发展总部,逐步发展壮大;利用我县矿产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几家矿业企业,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总部;迁进的企业总部也要以工业企业为主,因为只有工业企业才能有效的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才能充分的发挥我县的资源优势,企业的稳定性也更强。三是推动科技创新,利用“互联网+”和国家创新平台和载体,协同制造行动计划,鼓励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筹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服务中心,力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实现零的突破。四是引进人才,通过提供住房、破格晋升、解决配偶子女等优惠政策广泛吸引人才,对于携带科技成果、技术专利的科技人员,可按一定比例提取奖金。

    3.加强供给要素,供需双侧发力。一是依法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强低效利用土地整治;二是深化劳动力供给侧改革,利用精准扶贫,推进就业扶贫,加强社会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把“人口红利”转变为“人才红利”,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输送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支撑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三是做大金融总量,实施金融信贷扶持,满足企业有效信贷需求,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利用民间资本作为市政建设资金,弥补政府负债资金缺口;四是加快推进商品房供给,加快棚户区改造,合理引导房地产市场预期。通过加强供给要素,刺激需求,供需双侧发力,建立“供需相匹配”的新经济结构。

    4.打造优势品牌,拓展特色经济。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需要引进来,也需要走出去。一是实施商标品牌战略,赣南脐橙、油茶、服装等有一定知名度、一定规模的品牌。二是打造长征特色小镇,利用长征旅游、长征纪念园等历史文化遗产等禀赋优势,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唱响长征品牌。

    (三)以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为机制,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

    1.科学制定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方案。认真贯彻省、市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方案,根据我县实际,在深入调研、广泛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近五年来全县县域经济发展历史数据综合分析为基础依据,结合未来发展趋势,分别设置指标体系进行测算筛选,制定我县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体系。

    2.高质量开展调查研究。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的要求,重点开展培植主导产业、壮大特色经济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及时挖掘、掌握、学习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经验。完善支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实现县域转型升级、产城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3.全面实施县域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一是各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合力。按照我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文件要求,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协作,加强交流沟通,对涉及评价考核的县域经济发展各项基础指标进行全面调度,对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重点、热点、难点等,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及时提出科学可行的建议,以专报形式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映。二是创新统计方法,形成成果。引导达到统计标准的个体户转型为法人单位,将符合条件的规上、限上企业纳入统计范围,如将华海商贸有限公司入库,将世纪华联提档升级,同时做好两家液化气站的入库工作;政府与企业签订协议时,相关主管部门要充分考虑统计工作的重要性,甚至要将企业配合统计工作当成协议的一条。好的成绩,要有好的体现,而统计正是我们政府成绩的具体体现,所以,要将量质齐升的经济转化为成果,保持和增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持久动力和综合竞争实力,争取在“十三五”时期争先进位、跨越发展。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